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8篇)
文学常识是很重要的,几乎每一道题目都有涉及到文学常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1
一、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为“符(fǔ)合”,“档(dàng)案”常被错读为档(dǎng)案,“粗犷(guǎng)”常被错读为“粗犷(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换词识别。像“符(fú)号”这个词一般都不会读错,我们又知道“符”不是个多音字,那就能确定在“符合”这个词中“符”也读“fú”。另一种方法是谐音记忆。像“档(dàng)案”这个词,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把“档”想象为“荡”。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记住了这一点大家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
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常被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大家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它们的正确读音。
二、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
如,“处(chǔ)理”常被错读为“处(chù)理”,“强(qiǎng)迫”常被错读为“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或“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常被错读为“创(chuàng)伤”,“尽(jǐn)量”常被错读为“尽(jìn)量”,“参与(yù)”常被错读为“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三、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
如,“内疚(jiù)”的“疚”与“针灸(jiǔ)”的“灸”读音分辨不对,“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这个词大家经常会遇到,但好多时候都会疑惑“锲”到底是读“qiè”,还是读“qì”。“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如果我们再记住“锲”的读音与其声旁“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è”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ng)”、“违(wéi)背”、“祛(qū)斑”、“绮(qǐ)丽”、“发酵(jiào)”等。
四、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yǎo)窕(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bǐ)首(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wǔ)辱(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ú”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2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3
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总结: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4
一、选出下列各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
里。(4分) [ ]
A.矍(jué)铄 翔(xiáng)实 觅(mí)
B.琼(qióng)枝 聆(lín)听 杞(qǐ)
C.丞(chēng)相 嗟(jiē) 舔(tiǎn)
D.獗(jué) 气馁(něi) 趸(dǔn)
二、用自己的话译出下列语段。(要求不失原意)(8分)
1.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2.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三、《谈骨气》引用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三句话,请按以下要求填空。(8分)
1.这三句话,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着重证明“富贵不能淫”的事例应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着重证明“贪贱不能移&rdquo 初中生物;的事例应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着重证明“威武不能屈”的事例应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列各句中的“者”选择相应的解释。(12分)
A.的错误 B.的时候 C.的人
1.今之学者读古人书 [ ]
2.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 ]
3.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 ]
4.后有招予观弈者 [ ]
五、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把备选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2分)
A.忧愁 B.悲痛 C.平静 D.努力 E.脆弱
F.虚心 G.认真 H.积极 I.失望 J.乐观
K.软弱 L.谦逊
1.悲观( ) 2.激动( ) 3.坚强( )
4.消极( ) 5.骄傲( ) 6.欢乐( )
六、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13分)
一次,我静静地倾听着这大海之音,忽然,似乎从这宽广雄壮的旋律中听出了一些微弱的音符,“叮咚”,“叮咚”,像小铃铛一样清脆,这分明是山中的泉水从岩缝中滴下来,落在岩石上的声音。啊!多么可爱的小水滴。正是这小水滴汇成小溪,又汇成气势宏大的江河,汇成了浩瀚的大海。啊!大海,从你的声音里,我不仅听到了长江的声音、黄河的声音,听到了无数的小溪的声音,更听到了那可
贵的小水滴的声音。我捧起一捧水,深情地望着它,心里默默地说:“小水滴啊!你们是大海力量的源泉,是你们演出了这雄壮的海之音。我要像你们一样,也做一颗小水滴,,为将来奏响向四化进军的交响曲做好准备。啊!海之音,我感谢你,你给了我启迪。”
1.联想是抒情散文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此文由大海之音联想到景物、人物,其顺序是 [ ]
A.小水滴─小溪─江河─大海─黄河─长江
B.小水滴─小溪─江河─长江─小铃铛
C.小水滴─大海─江河─小溪─黄河─长江─小水滴─自己
D.小水滴─小溪─江河─大海─长江─黄河─小水滴─自己
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
①小水滴啊,你是大海力量的源泉。 [ ]
②正是这小水滴汇成了小溪,又汇成了气势宏大的江河,汇成了浩瀚的大海。 [ ]
3.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
①A.抒情B.描写C.议论
②A.描写B.议论C.抒情
③A.描写B.抒情C.议论
七、仔细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按要求回答句后提出的问题。
(3分)
1.失败的滋味当然是痛苦的。
2.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象征,那么,起点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3.当我们失败之后,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往之路。
4.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问题:上面四句话
①属于亲切形象的句子是第_____句。
②属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是第_____句。
③属于两者兼有的句子是第______句。
八、:(40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
一、D
二、1.我能够看到别人的失误,而不能看到我自己的失误,我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而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我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有时间去议论别人呢?
2.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我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可是人们互相讥笑,没有休止,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
三、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文天祥
3.不食嗟来之食
4.闻一多
四、 1.C 2.A 3.C 4.B
五、 1.(J) 2.(C) 3.(K) 4.(H) 5.(F) 6.(B)
六、 1.D
2.①拟人,比喻 ②排比
3.②
七、①第1句 ②第2、4句 ③第3句
唐睢不辱使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拨
【—汇编】同学们还记得唐睢不辱使命这篇文章吗,下面5068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编之唐睢不辱使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看看。
唐睢不辱使命
1、用原文填空。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初中语文?
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小看我吧?
(2)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祖先手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土地也不敢换,哪里为的是仅有五百平方里呢!
(3)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的愤怒,只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而已。
(4)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好汉真的发起怒来,就有二人尸首倒地,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都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5
(1)标题的含义
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如“2006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初一?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题目的作用
记叙文,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
总结:题目往往揭示(暗示)论题或论点;说明文的题目往往交代说明对象或对象的`特点。搞清楚词语的本意,二是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初二语文学习方法
一、读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首要条件。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时代,是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写的习惯: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说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6
1、总体认知法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刚刚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刚刚”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 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总结: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7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 初中历史,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跟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第①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根据是什么?
2.“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
总结:《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学生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篇8
初中语识文基础知识之自然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 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 ,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初中英语。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总结: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