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数学教案 >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珠珠分享 38390

珠珠 分享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cTh篇语网

通过总复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cTh篇语网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一cTh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cTh篇语网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cTh篇语网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cTh篇语网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cTh篇语网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cTh篇语网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cTh篇语网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cTh篇语网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cTh篇语网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cTh篇语网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cTh篇语网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cTh篇语网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cTh篇语网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cTh篇语网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cTh篇语网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cTh篇语网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cTh篇语网

(二)、数学思考方面cTh篇语网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cTh篇语网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cTh篇语网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cTh篇语网

(三)、解决问题方面cTh篇语网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cTh篇语网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cTh篇语网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cTh篇语网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cTh篇语网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cTh篇语网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cTh篇语网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cTh篇语网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cTh篇语网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cTh篇语网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cTh篇语网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cTh篇语网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cTh篇语网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cTh篇语网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cTh篇语网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cTh篇语网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cTh篇语网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cTh篇语网

教学目标:cTh篇语网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cTh篇语网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cTh篇语网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cTh篇语网

目标解析:cTh篇语网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cTh篇语网

教学重点:cTh篇语网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cTh篇语网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cTh篇语网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cTh篇语网

教学过程:cTh篇语网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cTh篇语网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cTh篇语网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cTh篇语网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cTh篇语网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cTh篇语网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cTh篇语网

1.猜一猜、想一想cTh篇语网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cTh篇语网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cTh篇语网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cTh篇语网

2.剪一剪、做一做cTh篇语网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cTh篇语网

3.说一说,描一描cTh篇语网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cTh篇语网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cTh篇语网

4.找一找,比一比cTh篇语网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cTh篇语网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cTh篇语网

1. 出示:cTh篇语网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cTh篇语网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cTh篇语网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cTh篇语网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cTh篇语网

(一)收集整理数据cTh篇语网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cTh篇语网

(二)记录分析数据cTh篇语网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cTh篇语网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cTh篇语网

2.分析数据cTh篇语网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cTh篇语网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cTh篇语网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cTh篇语网

三、巩固拓展cTh篇语网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cTh篇语网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了平移、旋转现象。cTh篇语网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cTh篇语网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cTh篇语网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cTh篇语网

2.小小设计师(机动)。cTh篇语网

要求:cTh篇语网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cTh篇语网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cTh篇语网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cTh篇语网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cTh篇语网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cTh篇语网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cTh篇语网

教学目标:cTh篇语网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cTh篇语网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cTh篇语网

目标解析:cTh篇语网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cTh篇语网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cTh篇语网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cTh篇语网

教学准备:课件。cTh篇语网

教学过程:cTh篇语网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cTh篇语网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cTh篇语网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cTh篇语网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cTh篇语网

(一)复习克和千克cTh篇语网

1.梳理。cTh篇语网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cTh篇语网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cTh篇语网

2.直观感受。cTh篇语网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cTh篇语网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cTh篇语网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cTh篇语网

3.进率关系。cTh篇语网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cTh篇语网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cTh篇语网

4.测量。cTh篇语网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cTh篇语网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cTh篇语网

5.综合练习。cTh篇语网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cTh篇语网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cTh篇语网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cTh篇语网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cTh篇语网

(二)复习推理cTh篇语网

1.复习推理(一)。cTh篇语网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cTh篇语网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cTh篇语网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cTh篇语网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cTh篇语网

2.复习推理(二)。cTh篇语网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cTh篇语网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cTh篇语网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cTh篇语网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cTh篇语网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cTh篇语网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cTh篇语网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cTh篇语网

20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cTh篇语网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总汇cTh篇语网

★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范文大全cTh篇语网

★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优秀范文合集cTh篇语网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下一篇:2024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