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物理教案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灰灰分享 41350

灰灰 分享

牛顿第一定律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一起看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欢迎查阅!G41篇语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G41篇语网

一、教材分析G41篇语网

(一)教学内容G41篇语网

牛顿第一定律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G41篇语网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G41篇语网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力与运动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G41篇语网

(三)教学目标G41篇语网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G41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G41篇语网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G41篇语网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G41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G41篇语网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G41篇语网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G41篇语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G41篇语网

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G41篇语网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G41篇语网

(四)重点、难点G41篇语网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G41篇语网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G41篇语网

二、教法学法G41篇语网

(一)学情分析G41篇语网

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G41篇语网

(二)教法G41篇语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G41篇语网

(三)学法G41篇语网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G41篇语网

(四)教具与学具G41篇语网

电教器材:多媒体G41篇语网

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G41篇语网

学生分组器材:G41篇语网

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G41篇语网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G41篇语网

三、教学过程G41篇语网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G41篇语网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动,总结观点→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科学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强化理解→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布置作业,延伸升华。G41篇语网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5分钟)。G41篇语网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G41篇语网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G41篇语网

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G41篇语网

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G41篇语网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G41篇语网

教师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G41篇语网

得出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G41篇语网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G41篇语网

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实验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G41篇语网

第二环节:感受活动,总结观点(约3分钟)G41篇语网

让学生用力推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等,然后撤去推力,物体会慢慢停下来。让学生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缘故。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观察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G41篇语网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约20分钟)G41篇语网

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G41篇语网

第一步: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是正确的。通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分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G41篇语网

第二步:学生分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G41篇语网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教材,小组自选器材完成实验。G41篇语网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G41篇语网

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G41篇语网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G41篇语网

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G41篇语网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G41篇语网

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G41篇语网

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G41篇语网

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实验,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G41篇语网

第三步:用flash课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肯定和总结。G41篇语网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G41篇语网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正确的。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渐渐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G41篇语网

2、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合力推理,不是凭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和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实验,了亚里士多德的长达2000年的错误理论,为后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G41篇语网

通过演示和总结,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判断,为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结合伽利略的实验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G41篇语网

第四环节:科学推理,得出新知(约5分钟)G41篇语网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动画能够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G41篇语网

提问: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不受阻力时会怎样呢?G41篇语网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静止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G41篇语网

教师讲解:为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牛顿第一定律:G41篇语网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在科学正确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最终得出可信的结论,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师再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观点和探究过程与伟大科学家是一致的,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探究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G41篇语网

第五环节:剖析定律,强化理解(3分钟)G41篇语网

如何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透彻,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大难题,通过对这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节难点。G41篇语网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G41篇语网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G41篇语网

3、力和运动是什么关系?G41篇语网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时主要强调“一切”、“不受外力”、“总保持”的含义,并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G41篇语网

用视频冰球比赛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强调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并阐述实验推理法的应用。G41篇语网

第六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分钟)G41篇语网

1、回归课本G41篇语网

分析课本开头三幅图片,分析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G41篇语网

2、情景讨论G41篇语网

在体育上,我班同学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现在请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学赛跑时,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情形呢?G41篇语网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不变的性质。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G41篇语网

本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3题为下一节的惯性学习做好铺垫。G41篇语网

第七环节: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约4分钟)G41篇语网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用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G41篇语网

布置作业:G41篇语网

1、书面作业::G41篇语网

(1)2024年奥运会即开幕,我国运动员将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G41篇语网

a 头球攻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G41篇语网

b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G41篇语网

c用力向后划水,皮艇才能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G41篇语网

d百米赛跑时,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G41篇语网

(2)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G41篇语网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位G41篇语网

置由静止开始滑下 ,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 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G41篇语网

(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G41篇语网

(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G41篇语网

(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状态,而是( )G41篇语网

物体的运动状态。G41篇语网

2、实践作业:G41篇语网

(1)上网查寻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贡献。G41篇语网

(2)以“假如力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为题,写一篇小论文。G41篇语网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两个:通过书面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作业的完成可以形成对知识的复习回顾。G41篇语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G41篇语网

一、教学目标G41篇语网

(一)知识与技能G41篇语网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G41篇语网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G41篇语网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G41篇语网

(二)过程与方法G41篇语网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G41篇语网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G41篇语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G41篇语网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G41篇语网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G41篇语网

二、教学重难点G41篇语网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G41篇语网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G41篇语网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G41篇语网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G41篇语网

三、教学策略G41篇语网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G41篇语网

四、教学资源准备G41篇语网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G41篇语网

五、教学过程G41篇语网

教学环节G41篇语网

教师活动G41篇语网

学生活动G41篇语网

设计意图G41篇语网

导入新课(5分钟)G41篇语网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G41篇语网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G41篇语网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G41篇语网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G41篇语网

学生思考并回答。G41篇语网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G41篇语网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G41篇语网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G41篇语网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G41篇语网

新课教学(30分钟)G41篇语网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G41篇语网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G41篇语网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G41篇语网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G41篇语网

公式:功率=功/时间G41篇语网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G41篇语网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G41篇语网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G41篇语网

1W=1J/sG41篇语网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G41篇语网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G41篇语网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G41篇语网

物理量速度功率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定义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计算公式单位m/s km/hG41篇语网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G41篇语网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G41篇语网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G41篇语网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G41篇语网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G41篇语网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G41篇语网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G41篇语网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G41篇语网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G41篇语网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G41篇语网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41篇语网

二、功率的测量G41篇语网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G41篇语网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G41篇语网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G41篇语网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G41篇语网

(4)设计出记录表格G41篇语网

实验次数重力G/N台阶数n一级台阶高度h/m时间t/s功率P/W12G41篇语网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G41篇语网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G41篇语网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G41篇语网

由 和 可得G41篇语网

指出 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G41篇语网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G41篇语网

公式 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G41篇语网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G41篇语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G41篇语网

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G41篇语网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G41篇语网

G41篇语网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G41篇语网

学生听讲并练习。G41篇语网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G41篇语网

会用公式 解决简单的问题。G41篇语网

课堂小结(5分钟)G41篇语网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G41篇语网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G41篇语网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G41篇语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G41篇语网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G41篇语网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G41篇语网

G41篇语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相关文章:G41篇语网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G41篇语网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下一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