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数学教案 >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

莱德分享 38771

莱德 分享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5篇LdU篇语网

形如z=a+bi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实部,b称为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可以视为实数;当z的虚部不等于零时,实部等于零时,常称z为纯虚数。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1

LdU篇语网

教学目标LdU篇语网

(1)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LdU篇语网

(2)理解并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LdU篇语网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LdU篇语网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LdU篇语网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LdU篇语网

教学建议LdU篇语网

一、知识结构LdU篇语网

二、重点、难点分析LdU篇语网

本节的重点是复数加法法则。难点是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加法法则是教材首先规定的法则,它是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的难点在于复数加减法转化为向量加减法,以它为根据来解决某些平面图形的问题,学生对这一点不轻易接受。LdU篇语网

三、教学建议LdU篇语网

(1)在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中,重点是加法.教材首先规定了复数的加法法则.对于这个规定,应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个规定的合理性:①当 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②验证实数加法运算律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③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LdU篇语网

(2)复数加法的向量运算讲解设 ,画出向量 , 后,提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让学生自己画出和向量(即合向量) ,画出向量 后,问与它对应的复数是什么,即求点Z的坐标OR与RZ(证法如教材所示).LdU篇语网

(3)向学生介绍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讲过复数加法可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后,可以指出向量加法还可按三角形法则来进行:如教材中图8-5(2)所示,求 与 的和,可以看作是求 与 的和.这时先画出第一个向量 ,再以 的终点为起点画出第二个向量 ,那么,由第一个向量起点O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Z的向量 ,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LdU篇语网

(4)向学生指出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好处.向学生介绍一下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有好处的:例如讲到当 与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它们的和,用三角形法则来解释,可能比“画一个压扁的平行四边形”来解释轻易理解一些;讲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时,用三角形法则也较平行四边形法则更为方便.LdU篇语网

(5)讲解了教材例2后,应强调 (注重:这里 是起点, 是终点)就是同复数 - 对应的向量.点 , 之间的距离 就是向量 的模,也就是复数 - 的模,即 .LdU篇语网

例如,起点对应复数-1、终点对应复数 的那个向量(如图),可用 来表示.因而点 与 ( )点间的距离就是复数 的模,它等于 。LdU篇语网

教学设计示例LdU篇语网

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教学目标LdU篇语网

1.理解并把握复数减法法则和它的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2.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LdU篇语网

3.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LdU篇语网

教学重点和难点LdU篇语网

重点:复数减法法则.LdU篇语网

难点: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理解和应用.LdU篇语网

教学过程设计LdU篇语网

(一)引入新课LdU篇语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数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板书课题: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二)复数减法LdU篇语网

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那么复数减法法则为( i)( i)=( ) ( )i,LdU篇语网

1.复数减法法则LdU篇语网

(1)规定: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LdU篇语网

(2)法则:( i)( i)=( ) ( )i( , , , ∈R).LdU篇语网

把( i)( i)看成( i) (1)( i)如何推导这个法则.LdU篇语网

( i)( i)=( i) (1)( i)=( i) ( i)=( ) ( )i.LdU篇语网

推导的想法和依据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LdU篇语网

推导:设( i)( i)= i( , ∈R).即复数 i为复数 i减去复数 i的差.由规定,得( i) ( i)= i,依据加法法则,得( ) ( )i= i,依据复数相等定义,得LdU篇语网

故( i)( i)=( ) ( )i.这样推导每一步都有合理依据.LdU篇语网

我们得到了复数减法法则,两个复数的差仍是复数.是确定的复数.LdU篇语网

复数的加(减)法与多项式加(减)法是类似的.就是把复数的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即( i)±( i)=( ± ) ( ± )i.LdU篇语网

(三)复数减法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我们有了做复数减法的依据——复数减法法则,那么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LdU篇语网

设z= i( , ∈R),z1= i( , ∈R),对应向量分别为 , 如图LdU篇语网

由于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z=( ) ( )i,所以zz1=z2,z2 z1=z,由复数加法几何意义,以 为一条对角线, 1为一条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 2所表示的向量OZ2就与复数zz1的差( ) ( )i对应,如图.LdU篇语网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与zz1差对应的向量是只有向量 2吗?LdU篇语网

还有 . 因为OZ2 Z1Z,所以向量 ,也与zz1差对应.向量 是以Z1为起点,Z为终点的向量.LdU篇语网

能概括一下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是:两个复数的差zz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LdU篇语网

(四)应用举例LdU篇语网

在直角坐标系中标Z1(2,5),连接OZ1,向量 1与多数z1对应,标点Z2(3,2),Z2关于x轴对称点Z2(3,2),向量 2与复数对应,连接,向量与的差对应(如图).LdU篇语网

例2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向量表示,求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LdU篇语网

解:设复平面内的任意两点Z1,Z2分别表示复数z1,z2,那么Z1Z2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即复数z2z1的模.假如用d表示点Z1,Z2之间的距离,那么d=|z2z1|.LdU篇语网

例3 在复平面内,满足下列复数形式方程的动点Z的轨迹是什么.LdU篇语网

(1)|z1i|=|z 2 i|;LdU篇语网

方程左式可以看成|z(1 i)|,是复数Z与复数1 i差的模.LdU篇语网

几何意义是是动点Z与定点(1,1)间的距离.方程右式也可以写成|z(2i)|,是复数z与复数2i差的模,也就是动点Z与定点(2,1)间距离.这个方程表示的是到两点( 1,1),(2,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这个动点轨迹是以点( 1,1),(2,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LdU篇语网

(2)|z i| |zi|=4;LdU篇语网

方程可以看成|z(i)| |zi|=4,表示的是到两个定点(0,1)和(0,1)距离和等于4的动点轨迹.满足方程的动点轨迹是椭圆.LdU篇语网

(3)|z 2||z2|=1.LdU篇语网

这个方程可以写成|z(2)||z2|=1,所以表示到两个定点(2,0),(2,0)距离差等于1的点的轨迹,这个轨迹是双曲线.是双曲线右支.LdU篇语网

由z1z2几何意义,将z1z2取模得到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d=|z1z2|,由此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椭圆、双曲线等复数方程.使有些曲线方程形式变得更为简捷.且反映曲线的本质特征.LdU篇语网

例4 设动点Z与复数z= i对应,定点P与复数p= i对应.求LdU篇语网

(1)复平面内圆的方程;LdU篇语网

解:设定点P为圆心,r为半径,如图LdU篇语网

由圆的定义,得复平面内圆的方程|zp|=r.LdU篇语网

(2)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解: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五)小结LdU篇语网

我们通过推导得到复数减法法则,并进一步得到了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用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和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以及最值问题.LdU篇语网

(六)布置作业P193习题二十七:2,3,8,9.LdU篇语网

探究活动LdU篇语网

复数等式的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以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请再举三个复数等式并说明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几何意义。LdU篇语网

分析与解LdU篇语网

1.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线段 的中垂线。LdU篇语网

2.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一个椭圆。LdU篇语网

3.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一条线段。LdU篇语网

4.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双曲线的一支。LdU篇语网

5.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原点为O、 构成一个矩形。LdU篇语网

说明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假如我们对复数的代数形式工(几何意义)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的话,必然会强化对复数知识的把握。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2

LdU篇语网

1、 【我来梳理】(独学+对学)LdU篇语网

2、 【我来尝试】(独学+对学或群学,教师出示答案,组内解决问题)LdU篇语网

3、 【我来挑战】(独学+反馈,结合小组开展奖励活动)LdU篇语网

4、 课后作业(学生晚修时间完成,教师应及时检查和反馈)LdU篇语网

第一轮基础复习: 代数式总复习LdU篇语网

学习目标:整式的概念,幂的运算,整式的运算特别是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LdU篇语网

一、【我来梳理】(独学)阅读并完成下面的填空。LdU篇语网

1.代数式包括 与 ;分母中含 的代数式叫做分式,整式包括 与 。LdU篇语网

2、幂的运算公式: = , = ,LdU篇语网

= , =LdU篇语网

3、填空 = , = ,LdU篇语网

平方差公式: = ,LdU篇语网

完全平方公式: = , =LdU篇语网

二、【我来尝试】LdU篇语网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LdU篇语网

A. B.LdU篇语网

C. D.LdU篇语网

5.已知代数式 与 是同类项,那么a= 、b=LdU篇语网

6、计算:(1) (2)LdU篇语网

四、【我来巩固】LdU篇语网

1、对于整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dU篇语网

A. 是一个单项式 B.系数是2 C.次数为2次 D.由2项构成LdU篇语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LdU篇语网

A. B.LdU篇语网

C. D.LdU篇语网

3、 的计算结果是( )LdU篇语网

A. B. C. D.LdU篇语网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LdU篇语网

A. B.LdU篇语网

C. D.LdU篇语网

5、 =( )LdU篇语网

A. B. C. D.LdU篇语网

6、长方形一边长为 ,另一边为 ,则长方形周长为( )LdU篇语网

A. B. C. D.LdU篇语网

7、已知 的值为7,那么 的值是( )LdU篇语网

A.0   B.2   C.4   D.6LdU篇语网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LdU篇语网

8、计算 = . 9、化简: = .LdU篇语网

10、若单项式 是同类项,则 .LdU篇语网

11、如果 ,那么 .LdU篇语网

(3) (4)LdU篇语网

三、【我来挑战】LdU篇语网

7、计算(1) -- (2) --LdU篇语网

(3)999 1001 (用简单方法) (4) (用简单方法)LdU篇语网

8、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LdU篇语网

9、若 ,则 =LdU篇语网

12、若 是关于 的完全平方式,则 .LdU篇语网

13、计算: (1) ; (2) ; (3) ; (4) ;LdU篇语网

14、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1,y= .LdU篇语网

15、图a是一个长为2 m、宽为2 n的长方形, 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 然后按图b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LdU篇语网

(1)、你认为图b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多少? ;LdU篇语网

(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LdU篇语网

方法1: ;LdU篇语网

方法2: ;LdU篇语网

(3)、观察图b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LdU篇语网

代数式: ;LdU篇语网

(4)、根据(3)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 ,LdU篇语网

则 =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3

LdU篇语网

【教学目标】LdU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法则,深刻理解它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LdU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复数的除法运算实质是分母实数化类问题LdU篇语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数的几何意义单纯地讲解或介绍会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时,我们采用讲解或体验已学过的数集的扩充的,让学生体会到这是生产实践的需要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LdU篇语网

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LdU篇语网

对复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课型】LdU篇语网

新知课。 【教具准备】LdU篇语网

多媒体 【教学过程】LdU篇语网

一、复习提问:LdU篇语网

已知两复数z1=a+bi, z2=c+di(a,b,c,d是实数) 加法法则:z1+z2=(a+bi)+(c+di)=(a+c)+(b+d)i. 减法法则:z1-z2=(a+bi)-(c+di)=(a-c)+(b-d)i. 即: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LdU篇语网

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 (a+bi )±(c+di) = (a±c) + (b±d)i.LdU篇语网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z1+z2=z2+z1.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z1+z2)+z3=z1+(z2+z3).LdU篇语网

二、讲解新课:LdU篇语网

(一)复数的乘法运算规则:LdU篇语网

规定复数的乘法按照以下的法则进行: 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a+bi)(c+di)=(ac-bd)+(bc+ad)i.LdU篇语网

2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i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LdU篇语网

(二)乘法运算律 师生探究: 师:复数的乘法是否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吗? 生:LdU篇语网

(1)z1(z2z3)=(z1z2)z3 . (2)z1(z2+z3)=z1z2+z1z3 . (3)z1(z2+z3)=z1z2+z1z3.. (4)zzz mnmn.LdU篇语网

1 (5)zmnzmn . nnn(6)z1z2z1z2.LdU篇语网

(三)例题讲解 例1.计算(1)(2+i)i (2) (1-2i)(3+i). 解:(1)原式2ii212iLdU篇语网

23i6i255i 3i6i2i(2)原式例2.计算(1-2i)(3+4i)(-2+i) 解:(1-2i)(3+4i)(-2+i)=(11-2i) (-2+i)= -20+15i. 注: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是类似的. 例3计算:LdU篇语网

2(1)(3+4i) (3-4i) ; (2)(1+ i).LdU篇语网

22解:(1)(3+4i) (3-4i) =3-(4i)=9-(-16)=25; 22(2) (1+ i)=1+2 i+i=1+2 i-1=2 i.LdU篇语网

(四)共轭复数:LdU篇语网

1.定义: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LdU篇语网

2.表达形式:通常记复数z的共轭复数为z。 3.师生探究:LdU篇语网

思考:若z1, z2是共轭复数,那么LdU篇语网

(1)在复平面内,它们所对应的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z1z2是怎样的一个数? (3)zz、z2与z2有何关系?LdU篇语网

生:(1)关于实轴对称 (2)zza2b2zzz2即:乘积的结果是一个实数.LdU篇语网

(3)z2.LdU篇语网

(五)除法运算规则LdU篇语网

满足(c+di)(x+yi)=(a+bi)的复数x+yi(x,y∈R)叫复数a+bi除以复数c+di的商,记为:(a+bi)(c+di)或者abi. cdi1.(a+bi)÷(c+di)=acbdbcad i.(分母实数化)LdU篇语网

c2d2c2d2222.利用(c+di)(c-di)=c+d.于是将LdU篇语网

abi的分母有理化得:LdU篇语网

cdi2 原式=abi(abi)(cdi)[acbi(di)](bcad)i 22cdi(cdi)(cdi)cd(acbd)(bcad)iacbdbcad22i. 2222cdcdcd∴(a+bi)÷(c+di)=acbdbcad2i. 222cdcd师:1是常规方法,2是利用初中我们学习的化简无理分式时,都是采用的分母有理化思想方法,而22(c+di)·(c-di)=c+d是正实数.所以可以分母"实数"化. 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母实数化法LdU篇语网

3.变式训练:计算(12i)(34i) 解:(12i)(34i)12i 34i(12i)(34i)386i4i510i12i 22(34i)(34i)3425554.方法总结:LdU篇语网

① 先写成分式形式LdU篇语网

②然后分母实数化即可运算.(一般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 ③化简成代数形式就得结果LdU篇语网

三、考点突破LdU篇语网

1.计算(1)(32i)32iLdU篇语网

1i2i(2)i. 3+i等于( )2.(2024全国二卷)1i. 3.(2024年高考福建卷)已知复数z的共轭复数LdU篇语网

z12i(i为虚数单位),则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LdU篇语网

z4.(2024渭南市一模)已知复数LdU篇语网

1i1iC.,则LdU篇语网

z等于( ). A.2iB.i2iD.iLdU篇语网

5.(2024年高考安徽卷)设i是虚数单位,LdU篇语网

z是复数z的共轭复数,若zzi22z,. 则z等于( )LdU篇语网

,则z的模为 . A.1+i B.1-i C.-1+i D.-1-i 6.(2024年厦门市一模)设复数z满足7.计算i+i2+i3+…+i2024.LdU篇语网

四、知识拓展提升LdU篇语网

z1i2i 3 探究:i= ,i= ,i= ,i= ,LdU篇语网

i= ,i= ,i= ,i= . 虚数单位i的周期性:(1)i(2)4n112345678i,i4n21,i4n3i,i4n41nN.inin1in2in30nN.LdU篇语网

五、课堂小结LdU篇语网

1、复数乘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其满足哪些运算律?LdU篇语网

2、怎样的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复数与其共轭复数之间有什么性质?LdU篇语网

3、复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LdU篇语网

六、作业LdU篇语网

1.教材P112——习题3.2 2.教材P116——复习参考题 【教学反思】LdU篇语网

一、知识点反思LdU篇语网

复数的乘法法则是:(a+bi)(c+di)=(ac-bd)+(bc+ad)i. 复数的代数式相乘,可按多项式类似的办法进行,不必去记公式. 复数的除法法则是:abiacbdbcadi(c+di≠0). cdic2d2c2d2两个复数相除较简捷的方法是把它们的商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把分子与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把结果化简.LdU篇语网

二、课堂反思LdU篇语网

1.学生在计算时不注意变号;LdU篇语网

2.复数的标准表达式是a+bi,当a<0,b>0时,学生习惯把“正”放前面,把“负”放后面,这种习惯不利于学生学习本章知识.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4

LdU篇语网

教学目标:LdU篇语网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法则,深刻理解它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LdU篇语网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复数的除法运算实质是分母实数化类问题LdU篇语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数的几何意义单纯地讲解或介绍会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时,我们采用讲解或体验已学过的数集的扩充的,让学生体会到这是生产实践的需要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对复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想: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a=c,b=d,只有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才不能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LdU篇语网

学生探究过程:LdU篇语网

1.虚数单位:(1)它的平方等于-1,即 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LdU篇语网

2.与-1的关系: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LdU篇语网

3.的周期性: 4n+1=i, 4n+2=-1, 4n+3=-i, 4n=1 4.复数的定义: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_LdU篇语网

3.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把复数表示成a+bi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LdU篇语网

4.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LdU篇语网

5.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NZQRC. 6.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a=c,b=dLdU篇语网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 只有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才不能比较大小LdU篇语网

7. 复平面、实轴、虚轴:LdU篇语网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LdU篇语网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z=0+0i=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LdU篇语网

8.复数z1与z2的和的定义:z1+z2=(a+bi)+(c+di)=(a+c)+(b+d)i. 9. 复数z1与z2的差的定义:z1-z2=(a+bi)-(c+di)=(a-c)+(b-d)i.LdU篇语网

1 / 5 10.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z1+z2=z2+z1. 11.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z1+z2)+z3=z1+(z2+z3) 讲解新课:LdU篇语网

1.乘法运算规则:LdU篇语网

规定复数的乘法按照以下的法则进行:LdU篇语网

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a+bi)(c+di)=(ac-bd)+(bc+ad)i. 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i2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2.乘法运算律: (1)z1(z2z3)=(z1z2)z3LdU篇语网

证明:设z1=a1+b1i,z2=a2+b2i,z3=a3+b3i(a1,a2,a3,b1,b2,b3∈R). ∵z1z2=(a1+b1i)(a2+b2i)=(a1a2-b1b2)+(b1a2+a1b2)i, z2z1=(a2+b2i)(a1+b1i)=(a2a1-b2b1)+(b2a1+a2b1)i. 又a1a2-b1b2=a2a1-b2b1,b1a2+a1b2=b2a1+a2b1. ∴z1z2=z2z1. (2)z1(z2+z3)=z1z2+z1z3 证明:设z1=a1+b1i,z2=a2+b2i,z3=a3+b3i(a1,a2,a3,b1,b2,b3∈R).LdU篇语网

∵(z1z2)z3=[(a1+b1i)(a2+b2i)](a3+b3i)=[(a1a2-b1b2)+(b1b2+a1b2)i](a3+b3i) =[(a1a2-b1b2)a3-(b1a2+a1b2)b3]+[(b1a2+a1b2)a3+(a1a2-b1b2)b3]i =(a1a2a3-b1b2a3-b1a2b3-a1b2b3)+(b1a2a3+a1b2b3+a1a2b3-b1b2b3)i,LdU篇语网

同理可证:LdU篇语网

z1(z2z3)=(a1a2a3-b1b2a3-b1a2b3-a1b2b3)+(b1a2a3+a1b2a3+a1a2b3-b1b2b3)i, ∴(z1z2)z3=z1(z2z3). (3)z1(z2+z3)=z1z2+z1z3. 证明:设z1=a1+b1i,z2=a2+b2i,z3=a3+b3i(a1,a2,a3,b1,b2,b3∈R). ∵z1(z2+z3)=(a1+b1i)[(a2+b2i)+(a3+b3i)]=(a1+b1i)[(a2+a3)+(b2+b3)i]LdU篇语网

=[a1(a2+a3)-b1(b2+b3)]+[b1(a2+a3)+a1(b2+b3)]i =(a1a2+a1a3-b1b2-b1b3)+(b1a2+b1a3+a1b2+a1b3)i. z1z2+z1z3=(a1+b1i)(a2+b2i)+(a1+b1i)(a3+b3i) =(a1a2-b1b2)+(b1a2+a1b2)i+(a1a3-b1b3)+(b1a3+a1b3)i =(a1a2-b1b2+a1a3-b1b3)+(b1a2+a1b2+b1a3+a1b3)i =(a1a2+a1a3-b1b2-b1b3)+(b1a2+b1a3+a1b2+a1b3)iLdU篇语网

∴z1(z2+z3)=z1z2+z1z3. 例1计算(1-2i)(3+4i)(-2+i) 解:(1-2i)(3+4i)(-2+i)=(11-2i) (-2+i)= -20+15i. 例2计算:LdU篇语网

(1)(3+4i) (3-4i) ; (2)(1+ i)2. 解:(1)(3+4i) (3-4i) =32-(4i)2=9-(-16)=25; (2) (1+ i)2=1+2 i+i2=1+2 i-1=2 i. 3.共轭复数: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LdU篇语网

通常记复数z的共轭复数为z.LdU篇语网

2 / 5 4. 复数除法定义:满足(c+di)(x+yi)=(a+bi)的复数x+yi(x,y∈R)叫复数a+bi除以复数c+di的商,记为:(a+bi)(c+di)或者LdU篇语网

abi cdi5.除法运算规则:LdU篇语网

①设复数a+bi(a,b∈R),除以c+di(c,d∈R),其商为x+yi(x,y∈R), 即(a+bi)÷(c+di)=x+yiLdU篇语网

∵(x+yi)(c+di)=(cx-dy)+(dx+cy)i. ∴(cx-dy)+(dx+cy)i=a+bi. 由复数相等定义可知cxdya,LdU篇语网

dxcyb.acbdx,22cd 解这个方程组,得ybcad.c2d2于是有:(a+bi)÷(c+di)=LdU篇语网

acbdbcad2 i. 222cdcdabi的分母有理化得:LdU篇语网

cdi②利用(c+di)(c-di)=c2+d2.于是将原式=abi(abi)(cdi)[acbi(di)](bcad)i cdi(cdi)(cdi)c2d2(acbd)(bcad)iacbdbcad2i. c2d2cd2c2d2∴(a+bi)÷(c+di)=acbdbcadi. c2d2c2d2点评:①是常规方法,②是利用初中我们学习的化简无理分式时,都是采用的分母有理化思想方法,而复数c+di与复数c-di,相当于我们初中学习的LdU篇语网

32的对偶式32,它们之积为1是有理数,而(c+di)·(c-di)=c2+d2是正实数.所以可以分母实数化. 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母实数化法LdU篇语网

例3计算(12i)(34i) 解:(12i)(34i)12i 34i(12i)(34i)386i4i510i12i 22(34i)(34i)3425553 / 5 例4计算(14i)(1i)24iLdU篇语网

34i解:(14i)(1i)24i143i24i7i(7i)(34i) 2234i34i3434i2143i28i2525i1i.LdU篇语网

2525例5已知z是虚数,且z+LdU篇语网

1z1是实数,求证:是纯虚数. zz1证明:设z=a+bi(a、b∈R且b≠0),于是 z+11abiaba(b)i. =a+bi+=a+bi+222222zababababi1b∈R,∴b-2=0. 2zab∵z+∵b≠0,∴a2+b2=1. ∴z1(a1)bi[(a1)bi][(a1)bi] 22z1(a1)bi(a1)ba21b2[(a1)b(a1)b]i02bibi. 22ab2a112a1a1∵b≠0,a、b∈R,∴巩固练习:LdU篇语网

1.设z=3+i,则LdU篇语网

bi是纯虚数 a11等于 zB.3-iLdU篇语网

C.A.3+iLdU篇语网

2.LdU篇语网

31iLdU篇语网

1010D.LdU篇语网

31i 1010abiabi的值是 baibai B.iLdU篇语网

C.-iLdU篇语网

D.1 A.0LdU篇语网

3.已知z1=2-i,z2=1+3i,则复数A.1 4.设LdU篇语网

iz2的虚部为 z15LdU篇语网

D.-i B.-1LdU篇语网

C.i x3y (x∈R,y∈R),则x=___________,y=___________. 1i2i1i4 / 5 答案:1.D 2.A 3.ALdU篇语网

4.LdU篇语网

39 , -LdU篇语网

55课后作业:课本第112页LdU篇语网

习题3. 2LdU篇语网

A组4,5,6LdU篇语网

B组1,2 教学反思:LdU篇语网

复数的乘法法则是:(a+bi)(c+di)=(ac-bd)+(bc+ad)i. 复数的代数式相乘,可按多项式类似的办法进行,不必去记公式. 复数的除法法则是:LdU篇语网

abiacbdbcadi(c+di≠0).LdU篇语网

cdic2d2c2d2两个复数相除较简捷的方法是把它们的商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把分子与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把结果化简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5

LdU篇语网

教学要求: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及共轭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LdU篇语网

一、复习准备:LdU篇语网

1. 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 计算(1)(14i)+(72i)LdU篇语网

(2)(52i)+(14i)(23i) (3)(32i)-[(43i)(5i)]LdU篇语网

3. 计算:(1)(13)(23)LdU篇语网

(2)(ab)(cd) (类比多项式的乘法引入复数的乘法)LdU篇语网

二、讲授新课:LdU篇语网

1.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LdU篇语网

①.复数的乘法法则:(abi)(cdi)acbciadibdi2(acbd)(adbc)i。 例1.计算(1)(14i)(72i)LdU篇语网

(2)(72i)(14i) (3)[(32i)(43i)](5i) (4)(32i)[(43i)(5i)]LdU篇语网

探究:观察上述计算,试验证复数的乘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结合、分配律? 例2.LdU篇语网

1、计算(1)(14i)(14i)LdU篇语网

(2)(14i)(72i)(14i) (3)(32i)2LdU篇语网

2、已知复数Z,若,试求Z的值。变:若(23i)Z8,试求Z的值。 ②共轭复数:两复数abi与abi叫做互为共轭复数,当b0时,它们叫做共轭虚数。 注:两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则它们的乘积为实数。LdU篇语网

课堂练习:说出下列复数的共轭复数32i,43i,5i,52i,7,2i。LdU篇语网

③类比1223(1(22)(23)(23)3),试写出复数的除法法则。LdU篇语网

abicdi(abi)(cdi)(cdi)(cdi)acbdcd222.复数的除法法则:(abi)(cdi)其中cdi叫做实数化因子LdU篇语网

bcadcd22iLdU篇语网

例3.计算(32i)(23i),(12i)(32i)(师生共同板演一道,再学生练习) 练习:计算32i(12i)2,3i(1i)12LdU篇语网

2.小结:两复数的乘除法,共轭复数,共轭虚数。LdU篇语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1)1i2ii3LdU篇语网

(2)ii2i3i4i5 (3)2i13 2iz1z2z1z22.若z1a2i,z234i,且求a。LdU篇语网

LdU篇语网

复数的代数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LdU篇语网

★ 复数的乘法运算教案模板LdU篇语网

★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模板LdU篇语网

★ 2024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LdU篇语网

★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LdU篇语网

★ 2024高三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三篇LdU篇语网

★ 高一数学课本下册知识点归纳LdU篇语网

★ 精选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LdU篇语网

★ 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三LdU篇语网

★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大全总结LdU篇语网

★ 高中高考最全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2024LdU篇语网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精选教案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元/次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
验证码:9687
将验证码填入框内提交即可下载!
免费获取验证码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